你还在追求高学历吗?在很多人的眼中,高学历就等于高智商、高收入,不用为就业发愁,国企、大厂抢着要!事实并非如此!某招聘网站刚发布的《2024博士就业报告》里有组数据让人咋舌:十年前学术岗(高校、研究所)占博士就业的72%,现在只剩下41%,硬生生地跌了三成;而企业、政府、自媒体这些“非学术岗”,占比从28%冲到了59%,成了就业市场中名副其实的“香饽饽”。怎么?难道,学历不香了吗?
“高学历等于高起点”的神话不再,这是英国《经济学人》6月封面文章的内容。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,2025年,6%的美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。这也是自1980年开始记录以来,美国应届毕业生的失业率首次持续高于全国失业率。韩国高学历青年挤破头读博士,但2024年有1/3的博士在家啃老;日本看上去风平浪静,失业率只有2.6%,可不少大学毕业生只能签临时合同,日子并不好过;在欧盟,年轻人的失业率同样非常严重。有数据称,这和学历通胀不无关系。在美国,1970年只有11%的人有大学文凭,现在这个比例已经超过1/3。法国大学生人数增长36%,爱尔兰更是高达45%。更残忍的是,一群“天之骄子”为了拿一纸文凭在“象牙塔”里埋头苦读数年,毕业后发现,他们专业对应的岗位早就被AI替代了!
近期,教育部公布一组数据,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降至388万,较2024年暴跌50万,而与此同时,考公热度剧烈升温,报名人数飙升,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达341万,同比上升12.5%。为什么在大学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的今天,考研热度却急速下降了呢?智联招聘2024年《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》显示: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44.4%,首次低于本科生的45.4%;双非院校硕博生offer率仅33.2%,较2023年骤降17个百分点,比同校本科生低10.7%。读研、读博是为了更好的就业,更高的薪资,更好的发展空间,如果高学历不能带来任何的升值,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、费用和精力,还不如早些就业抢占先机。于是,很多年轻人开始将目光投入“考公”,把“卷学历”变成了“卷编制”,期望通过考公寻求稳定的就业。当“读书改变命运”的剧本不再,年轻人也越来越清楚,到头来还是一纸offer握在手中更为踏实。